时间:2023/12/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空中鸟瞰龙潭村。 王东明 摄

  中新网宁德5月15日电(记者吕巧琴叶茂)古朴老宅错落有致,艺术空间绵延西溪两岸;孩童在小河边嬉戏,游客在咖啡馆里尽享“慢时光”……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的龙潭村,每年以文创艺术吸引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新村民’的到来,为我们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镇感叹道,“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还掀起了文创浪潮,成功将龙潭从‘空心村’变为‘聚宝盆’。”

“新村民”曾女士在古村落里开了一家咖啡馆。 王东明摄

  几年前,龙潭村还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人的“半空心村”。因人均耕地少,之前村民纷纷外出务工,许多老宅年久失修,只剩断壁残垣。年5月起,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带动下,龙潭村引进文创和专业设计人才,以艺术家林正碌为首的文创团队驻村探索以文创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

  曾婉珍是陈孝镇口中的“新村民”之一。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曾婉珍夫妻俩一直从事美术教育行业。年9月,曾婉珍和丈夫胡文亮租下龙潭村里的一栋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和一间青花瓷主题小酒馆“檀舍”;胡文亮还投资翻新改造兼具酒馆、民宿和陶艺等功能的文创空间,并在黄酒的文创包装中融入油画、动漫、四平戏等元素,让拥有悠久历史的龙潭黄酒焕发新活力。

龙潭村“新村民”一家的休闲时光。 王毅摄

  “龙潭村静谧中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而且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村民’,这是我喜欢和向往的生活。”曾婉珍说,大家自发组织画展、文创集市、音乐节等,在分享中实现自我学习和成长;繁忙之余,还有时间规划未来,做想做的事。

  在龙潭的日子里,曾婉珍种花、绘画、陪伴孩子,偶尔拿起吉他拨动一番,并用短视频和直播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乡村生活。曾婉珍说,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乡村创业并不是隐居,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福建乡村生活的美好。

  文化创新,赋予村庄新活力。在龙潭村,像曾婉珍、胡文亮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已有多人,在此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的到来,不仅带动龙潭的发展,吸引村民多人“回流”,还为三峰、四坪、墘头等周边古村落带来乡村振兴的龙潭模式,渐渐形成熙岭乡文创片区。

龙潭古村落的美景吸引了许多画家前来现场写生。 王东明摄

  小山村何以引来大江南北的“新村民”?屏南县官方表示,是屏南创新实践、着力“三引三创”,破解乡村谁来振兴、如何振兴问题。

  “三引”,即创新人才政策引进“高人”,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议”方式引进专家团队驻村主持实施文化创意项目,保障基本经济待遇,给足才华施展空间;改善创业环境引回“亲人”,包括村落基础条件、落实创业奖补等,吸引大批外出人员回乡创业;构建新型社区引来“新人”,根据人群分化特征,引导城市居民到村里认租修缮房屋长期定居,打造具有相同特质的新型乡村社区。

  “三创”,即创新老屋流转机制,推行“老屋认租15年或20年”模式,以村级组织为中介进行老屋流转,解决闲置民居“保”与“用”难题;创新老屋修缮机制,建立“‘新村民’出资、驻创专家设计、村委会代为建设”运作模式,既便利租户,又实现技艺传承和老屋保护;创新项目管理机制,试行乡村建设项目“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管理机制,由村级组织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及全程监督,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绿意盎然的屏南县四坪村。 屏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引进人才,还得留住人才。屏南县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并通过为“新村民”颁发居住证,享受和当地居民一样的医保、社保、孩子就学等待遇;特设“新村民专职副主任”岗位,探索“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融入乡村建设等创新举措,让“外乡人”变“自家人”“当家人”,推动新、老村民携手共创新农村。

  “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给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理念,注入了新血液,催生了新业态,为探索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屏南县官方表示,下一步将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总结推广,充分发挥“新村民”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完)

(中国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nanzx.com/pnxxw/12336.html
------分隔线----------------------------